经济学研究方法中的规范方法(经济学研究方法中的规范方法是)




经济学研究方法中的规范方法,经济学研究方法中的规范方法是

经济学体系中的财政学

经济学的层次及研究对象:1,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的运行及其内在联系。2,部门经济学以特定部门为研究对象(应用经济学)。3,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微观主体的经济活动和内在规律。

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财政学是一门以政府经济活动(财政活动)或行为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从学科体系来看,财政学科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财政学研究以下主要问题:1,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支出范围;2,政府行为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影响;3,政府制定财政政策的理论和现实依据;4,政府行为的有效性以及政府资源的有效配置。

财政学的研究方法

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是经济学研究的两种基本方法,由于财政学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因此,财政学的研究方法也主要是规范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

规范分析涉及价值判断,主要有3个方面:1,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或社会面临的经济问题应该怎样解决?2,什么方案是好的?什么方案是不好的?3,采用某种方案是否应该?是否合理?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

实证分析方法是在分析经济问题和建立经济理论时,撇开对社会经济活动的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运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求证中检验假设”的方法,在做出与经济行为有关的假定前提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后果。实证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经济现象是什么?经济事物的现状如何?2,有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将会带来什么后果?它不回答是不是应该做出这样的选择的问题,即它企图超脱和排斥价值判断(关于社会的目标应该是什么,经济事务是好是坏,对社会有无意义)。实证经济学所研究的内容具有客观性,是说明客观事物是怎样的实证科学。

西方财政理论的发展

西方财政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古典经济学派财政理论→新古典财政理论→功能财政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西方财政理论。

西方财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而形成和发展的。古典学派最杰出的代表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对国家财政进行了深入、系统的专题研究,使西方财政理论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完整而庞大的体系,创立了具有现代意义的财政学,财政学也因之成为一门科学。

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财政理论

古典经济学派的财政理论以倡导国家不干预经济自由发展为宗旨,以固定财政收支的自身平衡为目标,主张将政府限制在政治领域范围内,除必要的公益事业外,政府不得干涉经济的自由发展,由此形成了古典经济学派的国家财政理论。它首先限定了国家的活动范围和担负的职责,并由此确定了国家财政支出理论、收入理论、平衡理论和财政管理理论。相对于重商学派提出的国家聚财理论研究范围而言,古典经济学派的财政理论研究的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更具有系统性,并发展为一套科学的财政理论体系。

古典经济学派始于威廉·配第,系统化于亚当·斯密,集大成于大卫·李嘉图。他们的财政理论有以下几个重要理念:1,政府的职能主要限于为私人部门的平等竞争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和环境,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政府支出应主要通过课税来解决。在他们看来,一切为公共利益服务而发生的开支,应当由公众负担,都应当由社会一般收入开支。因而这一般收入则应当是人们贡献出他们自己私人收入的一部分,以补充君主或国家的公共收入。3,从理论的高度划分了赋税的合理界限,界定了赋税的合理范围。反对过高赋税,反对高关税。斯密还提出了公平、确定、便利、节约的税收四原则。4,初步建立了公债和预算理论体系。斯密从其经济发展观和国家发展观出发,从其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理论出发,得出了公债有害的理论。从其“廉价政府”观出发,主张严格控制政府支出的规模,反对财政赤字,力求预算平衡,奉行“量入为出”的主张。

以马歇尔、庇古为代表的新古典财政理论:以边际效用论为基础,为政府进行微观干预提供理论前提;使财政理论具有“福利性政府”的主体特征,扩大了政府的经济职能。

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由自由竞争向垄断阶段过渡,市场机制的不足不断暴露,财富分配不均现象逐渐突出,经济危机频繁加剧。对于这些现象,过去的“供给创造需求论”、“阶级和谐论”已无法自圆其说,于是“边际效用论”应运而生,并取代“劳动价值论”成为财政理论的经济学基础。在此基础上,新古典经济学家顺应时代的要求,从社会经济福利的角度出发,在进一步完善政府的资源配置功能的同时,塑造了政府的收入分配功能,提出一套政府从微观方面驾驭市场机制的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家的财政理论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色彩,在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以自由经济为前提,以古典经济学的全部理论分析为出发点,一方面意识到自由经济制度的弊端,主张引入政府的经济作用;另一方面也怀疑政府机制的效果。

它们的重要理论贡献:1,以边际效用论为基础,为政府进行微观干预提供理论前提。马歇尔从社会总满足出发,以消费者剩余概念为工具,通过对不同规模报酬的商品进行课税或补贴情况的分析,得出政府干预行为的成本及其社会福利效果。而庇古在马歇尔的基础上对外在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论证,成为支持政府干预经济的有力支柱,同时,庇古着眼于垄断对市场运行机制的破坏,提出政府具有进行干预的责任。2,使财政理论具有“福利性政府”的主体特征,扩大了政府的经济职能。新古典经济学派以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为出发点,从社会福利出发,提出政府在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从而形成了财政的收入分配理论。这一思想主要体现在税收理论的发展上。马歇尔开创了税收转嫁与归宿问题的局部均衡和边际分析,在其晚年首次提出了以累进税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的思想。庇古则在马歇尔分析的基础上,从货币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出发,系统地论证的通过累进税来改变市场收入分配结果。

新古典经济学家的财政理论可以说是一种以均等化为特色的财政理论,构造了一种公平机制,成功的采用了新古典分析方法对社会公平问题进行了经济分析。然而,他们仍然把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当做不言而喻的前提,因此,新古典经济学派的财政理论实质上是一种在自由放任的市场机制下,关于稀缺资源的配置理论,以萨伊定律为基础,以均衡价格为中心的微观分析,这种微观分析没有也不可能解决现实经济生活中频繁出现的危机和失业问题。这就为凯恩斯经济学的出台提供了理论空间。

以凯恩斯为代表的功能财政理论

在自由经济发展初期,国家固守不干预经济运行的中性财政,有助于社会经济的自由发展,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供求矛盾的日益尖锐化,在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特定经济结构下,国家中性财政在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增长方面,便失去了积极意义。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凯恩斯在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出版)中强调国家干预经济,提出增加投资、提高就业以解决“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增长的核心问题。这样就出现了以政府干预为特征,以财政政策调控宏观经济为核心的财政理论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使传统上公认的“健全型财政”深化为“功能性财政”,奠定了当代西方财政理论的基础。

凯恩斯学派的功能型财政理论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1,以有效需求理论为核心,论证了政府进行宏观干预的必要性。2,提出了政府稳定宏观经济的职能,奠定了现代财政学的基础。从有效需求的原理出发,主张在经济萧条时期通过扩大政府支出,来刺激有效需求。3,主张利用税收杠杆调节收入以实现财富与所得分配的公平合理。4,采取经济扩张政策,主张赤字预算理论和公债有益论。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西方财政理论

凯恩斯之后,相继出现了以萨缪尔森、托宾等为代表的后凯恩斯主流学派,以琼·罗宾逊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以拉弗、费尔德斯坦为代表的供应学派,以布坎南和图洛克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等。这些学派就财政赤字、公债发行、税负转嫁、政府的经济干预、政府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公共商品的有效率提供以及提供公共商品的基本组织——政府的组织、机构与决策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完善和丰富了财政学理论,并逐步把数量方法应用于财政分析,扩展了西方财政学的研究领域。其中,有三大理论成为现代财政学的理论基石:公共商品理论(最重要最基本)、效率理论(尤其是帕累托效应)、公共选择理论(将经济理论和政治理论结合起来的桥梁)。

新中国财政理论的发展

新中国的财政理论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传统财政学时期和1993年以后的公共财政学时期。

传统财政学时期(1949年-1992年),这一时期财政理论基于两大政治、经济背景: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的政治观和计划经济模式。在此背景下,财政学的理论及体系也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特征和社会制度色彩。在此期间,中国财政学家作出的重大贡献之一就是创建了“国家分配论”。国家分配论的主要观点:一,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没有国家参与的分配,不是财政分配。这实际上表明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在国家产生之前所进行的分配,不是财政分配。二,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三,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总产品,其中主要是剩余产品。并且认为财政的本质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之间的特殊分配关系,即统治阶级掠夺被统治阶级的关系。

公共财政学时期(1993年至今),从1993年开始。中国的宏观政治、经济背景发生了重大变化: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的政治观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成为主要改革目标;学术气氛更加民主,民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大大加强。在理论体系上,这一时间最显著的特点是“公共财政”成为财政理论的主线。从中国财政理论发展的背景、过程及其内容考察,“公共财政”与传统意义上的“财政”(或国家财政)有着明显区别:1,公共财政预算的决定具有明显的公共性。2,公共财政的收入是基于公共权力,即主要通过以公共权力为基础的税收征集收入(公共权力收税,财产权利收利);国家财政的收入既可以通过以所有权为基础的资产收益取得收入,也可以依据公共权力和收费区的收入。3,公共财政支出是提供公共商品;而国家财政的支出是实现国家职能,可能提供私人商品。

财政学的理论体系:一,基础理论(即市场和政府):公共商品理论(公共商品、公共需求、公共选择)、效率和市场理论、政府理论。二,财政支出理论(购买支出包括投资支出和消费支出、转移支出)。三,财政收入理论(税收、收费)。四,财政宏观管理理论(预算管理包括预算赤字弥补和公债、宏观调控即财政政策、财政体制)。

经济学研究方法中的规范方法(经济学研究方法中的规范方法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上海考研论坛 » 经济学研究方法中的规范方法(经济学研究方法中的规范方法是)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