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研究生分数线(西南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21)




西南大学研究生分数线,西南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21

#新栏目 | 心理学研究生日常 #

上岸后,研究生生活是否如意?

嘿嘿,抱着这个好奇心

勤思采访了各大高校的学长学姐

带你们360°了解上岸日常

为了感谢各位学长学姐的支持

记得点赞/转发/留言噢

正文开始

西南大学备考咨询:qinsilan(微信)

01

我为什么选择西南大学

我本科就读于西南某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决定跨考心理学专业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其一,在本专业遇到瓶颈。老实说自己在本科阶段学习并不算很刻苦,也落下很多功课,所以在毕业时自己的专业知识不算扎实,仅拿到了专四专八证书,勉强算一个合格的英专生而已。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自己没有考本专业研的信念,同时又对教师行业不太感兴趣(英专生本科毕业大多进入教育行业),再加上自己相信研究生的学历对于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决定跨考。

其二,对心理学的兴趣。我在本科的文学课以及哲学思想课上接触到一些心理学知识,比如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荣格的原型理论等,我明确知道自己对这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并且相信自己在这一方面有很强烈的专研精神。因此,我决定跨考心理学专业。

我在择校时,首先考虑的是行业内的声誉问题。心理学其实本身还是一个比较冷门的专业(不是说考研冷门,而是在社会评价上的冷门),所以,为了毕业能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我自然是选择在心理学领域具有一定名气与影响力的院校。

其次,我的家乡在四川,因为比较恋家,所以还是希望在川渝地区念书,这样一来西南大学的心理学便是我唯一的选择了,因为西南大学在重庆,离我家很近,而且西南大学的心理学也是在全国心理学领域排名前五,享有极高声誉,因此,我便倾向考西南大学的心理学了。

虽然是想考西南大学的心理学,但是我还是得衡量自己能不能考,考不考得上的问题,所以我在前期择校时,还是了解了很多其它院校,每个院校的报录比也都关注过,这一波折腾下来,我发现西南大学好像更难了!

最后,我购买了黄希庭先生的《心理学导论》一书,先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在看的过程中我就在思考我自己有能力与毅力啃下来吗?我能靠自己懂到什么程度呢?然后,我随便找了西南某一年的真题,大致浏览了题目。

我虽然只是简单了看了一本导论,但是可以感受到西南的题其实还是很基础的题型,甚至有些题我就看了一遍书我就已经大概知道在书中的什么位置,基于此,我就很快决定,就考西南大学的心理学,因为它的题与我很契合!

02

西南大学开设哪些心理学研究方向?

我们学校专硕的研究方向分为:临床与咨询、EAP与人力资源管理、社区心理学、心理行为与大数据。

但是,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具体研究课题又是因为老师的不同而不同的,研究方向在我们学校更多的只是一个标签,其实不管你是什么方向,什么课都是可以选择的!

我选择的社区心理,主要是因为我们课题组所研究的课题是偏基础方向的,其实和这四个方向都不太相符,只能说和社区心理稍微搭边。

我们组是基于贝叶斯模型研究时空认知,目前主要涉及不同通道对时空交互的影响,视听结合对Kappa效应的影响,模糊度对Kappa效应以及Tau效应强度的影响,时空认知的神经机制等研究。

03

我的日常生活

西南大学很大很大,大到我现在也没弄清楚到底有多少个食堂,多少幢宿舍楼,多少个运动场…我只能谈谈目前我们学部常住的几幢宿舍楼。

我们研一住橘园,四人间,上床下桌,交通便利,拿快递也很方便,附近有4个食堂,每一个食堂的菜品都不一样,有取长补短的意味,唯一的不足就是比较老旧,没有电梯,寝室内还是非常老旧的木式装修。

研二住李园,李园离教学楼近,交通还算便利,四人间,上床下桌,条件比橘园好,寝室内不是年代久远的木式建筑,缺点是拿快递不太方便。

研三住杏园,杏园离橘园很近,杏园有橘园所有的优点,却又没有橘园的缺点,装修挺现代化!

校园内有校园巴士,出行倒是挺方便,但是由于学校太大,从寝室到学校门口可能就需要将近半个小时(还要看到哪个门,西大校门也挺多的,至今还没弄清楚有多少个校门)

我在读研之前还挺担心和舍友相处的问题,但是读研后发现根本没必要担心,我们寝室感情很好,会一起喝酒、打球、准备生日惊喜、探讨学术问题、婚恋问题…

我的室友们都是贴心小棉袄,而且我们对待彼此都很真诚,在正式接触前就会告诉彼此自己的生活状况,交友习惯等方面,所以一直以来我们都是相互包容,能够融入彼此却又有彼此独立的空间。

当然,我可能是运气比较好,遇到了能够相处得很好的室友,我们也不排除会出现与室友不合的情况,但是,研究生阶段在寝室的时间很少,大家白天都各自忙各自的,晚上就在寝室洗漱睡觉而已。

我们寝室聊得来,可以夜谈到凌晨,但是聊不来大家也可以上床玩自己的嘛。研究生阶段其实关系网很复杂的,你除了室友,还会有其他的伙伴们的!

给大家推荐学校附近的美食

花雕醉鸡,九街淑芬串串香,东北饺子铁锅炖,晓央锅,肖家铺子,罗贯中米粉,超歹新疆炒米粉,华姐烤翅,左边小吃,李园附近的鸡公煲,和风楼的稀饭,橘园的羊肉米粉,梅园的民族餐厅……

04

我的研究生课表

关于专硕和学术的区别

不管学硕与专硕,只要进了组,导师一般不会刻意的分学硕与专硕培养,因为导师的重点还是放在指导同学科研,保证学生能够毕业的基础上的。

学硕课表

专硕课表

学硕不发文不能毕业,专硕虽然不要求发文,但是毕业论文也不是小工程,所以导师方面一般都是不太分学硕专硕培养的,但是学部对于学硕与专硕有一个总的规划。

学硕同学研一下学期开始主要的精力基本都在科研上了,而专硕的同学还有很多课程,而且这些课程都是偏应用的,比如:人才测评,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人事心理学…… 专硕的课程的应用性很明显,而且上课的老师也非常有经验。

此外,专硕的同学到研二阶段,学部会统一安排实习,学硕同学就一直在科研了,导师一般会问每个同学的规划是怎样的,如果是学硕想工作,那老师也不会太push,专硕想读博,那肯定会牺牲一些社会实践的时间。

每个老师的资源也不太一样,有些老师本身就是学术型导师,工作方面能提供的支持并不大;有些老师就是应用型导师,那在学术方面也只能自己多花功夫,建议学弟学妹们先确定自己的大致规划,然后选择与自己规划相一致的导师

研究生的补贴/奖学金/毕业条件说明

每个月有低保600,然后第一年的奖学金是按照入学成绩来发放,分为两个等级,前50%是8000元,后50%是4000元。

研二研三则根据学业成绩以及综合素质划定三个等级,一等奖学金8000元,二等奖学金6000元,三等奖学金2000元。学硕毕业需要发文,专硕毕业没有发文的要求(但是你的导师可能会push你发文)

际入学后,专业是否和之前了解到的有差异?如何看待和处理?

我在入学后,在专业方面确实有一定的落差,我本身是想做社会心理研究或者青少年心理研究,但是由于初试分数没有竞争力,最后来到了我们课题组。

我们组是非常基础的方向,并且涉及建模、编程等知识,所以对于跨专业且多年没有碰过数学的我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我在刚入组时,一篇文献也看不懂,但是很幸运有老师与师兄师姐的鼓励,老师告诉我,师兄师姐也是这样过来的,师兄师姐告诉我最先也看不懂文献,但是慢慢的一篇文献多啃几天、多啃几遍也就懂了。

我就告诉自己,师兄师姐可以做到的,我也可以做到!直至现在,我从一个对我们课题组一无所知,甚至没有兴趣的研一新生变成了对自己所研究课题非常感兴趣的研究生!

05

我和我的科研

如何从读文章到开始写文章?

关于研究与写文章的问题其实是根据课题组而异的,我们老师担心三年时间太短,大家花费太多的时间去试错,最后匆匆毕业,所以他倾向于自己先想一个研究框架,然后与同学讨论确定研究设计,便鼓励同学准备做实验。

我们老师希望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编程,熟悉各种软件,写文章上,而对于写文章,我们老师会与同学面对面交流,逐字逐句的斟酌与修改,不过我目前还没有开始写文章,还停留在实验阶段。

当然,也有课题组是鼓励大家探索,培养同学自己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这样的课题组,自己所研究的课题就是自己想办法确定,实验设计也靠自己发掘,最后的文章老师也可能只是一个宏观的把控。

我是如何高效阅读文献的?有什么建议?

我阅读文献其实并没有很高效,相反,可能半个月才理顺一篇文献,这主要与我们组研究的方向比较小众且文献量不大有关。

我习惯用Zotero管理文献,会将与我研究方向高度相关的文献做上标记,并且会在Zotero里做笔记,方便下次回顾时直接看自己的笔记。

对于文献阅读,我的学硕同门做得比较好,她会将每一篇文献的基本信息、研究方法、主要观点、理论支持等列一个表格,这样一来自己看过的文献就一目了然,这种方法也是我正在学习并且推荐学弟学妹们使用的!

文献汇报是研究生阶段必然经历的事情,但是大家对于文献汇报也不用太紧张,完全可以把它当作是一次交流学习的机会。

文献汇报所选的文献一定要是一区的文献,因为高质量的文献才具有讨论学习的价值,才不会浪费课题组的时间;

其次,文献汇报最重要的还是在于文献的实验设计以及结果讨论部分,当你能够清楚地明白实验设计,并且能够以理论支持来理解实验结果时便已经达到了看文献的意义所在;

最后,关于文献汇报的PPT,我其实文献汇报最重要的还是你汇报的内容,PPT简单大方清晰即可!

研一新生如很开展科研?

研一新生,如果像我一样一入学老师就手把手带着做科研,就完全不用担心如何做的问题,老师都会指导的。

如果是在鼓励学生自己发现科学问题,自己确定研究题目的课题组,那我建议就是多看文献,并且要花很大一部分的精力在看文献上,从文献中找取灵感,同时也要注重与老师的交流。

当自己有想法时,要及时与老师交流,让老师帮着参考一下自己的研究想法是否成熟,是否可行。除此之外,研一新生应当多花时间在学习科研软件上,比如:E-Prime,Matlab,Mplus,Python…….当你有了研究设计后,如何去实现研究设计是避免不了对于科研软件的学习的。

研究生生活和本科生活的不同?和自己期待的有差异吗?

研究生和本科生生活最大的不同就是对于自主性的要求更高,研究生的课程没有本科生的课程多,所以,我们其实有很多的空余时间,但是即使有很多空余时间,大家依然每天很匆忙,很累,因为大家都会自主的给自己安排学习任务,比如:阅读文献,网上培训,软件学习……

其次,研究生比本科生要更注意学习与生活的平衡,虽然平时的学业压力挺大的,但是如果一直学习,就是一个学习的机器,我们也根本无法保证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研究生阶段也要适当地社交,适当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对于学习与生活平衡的把控比本科阶段难度更大,要求也更高。

研究生生活与我自己的期待没有太大差异,建议学弟学妹们在读研之前就明确读研本来就是对于学术的探索,是需要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在学习与自我提升上的,虽然这个过程很苦,但是自己的进步与提高也是迅速且可视化的。

第一次组会、汇报是什么感觉?有什么建议吗?

第一次组会的是在线上进行的,老师让我们开视频自我介绍,当时整个人都懵了,甚至觉得很尴尬,但是好在我们老师非常地温柔,听完我们地介绍后,还给我们介绍了他自己指导学生的风格,并且给我介绍了如何去找文献,如何管理文献,如何备份文件等知识,妥妥地安抚了我们三个小白恐惧的心理。

我的第一次汇报其实不是组会汇报,而是关于阅读文献的问题,我是在开学前的暑假就进组了,然后就每周参加线上组会,所以每周会和老师交流一些进展(虽然什么进展也没有)。

当时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弄明白课题组最新发表的文献,但是我读了好几周其实还是有一些地方不明白,然后在一次组会上,我就把我的问题整理出来,一条一条地问老师,老师也非常耐心地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答,并且还给我把文献里的每一张图解释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从那次组会后,我就不再惧怕组会,也不再因为看不懂文献而每天忧心忡忡。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建议大家在第一次组会前还是好好准备下自我介绍,不然到时会尴尬到脚趾扣地,对于汇报,其实也完全不必太过担心,要抱着学习的心态,将其当作是与老师与师兄师姐交流的机会,放松心情,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实际读研后,发现哪些技能是对研究生来说很重要的?

读研期间,熟练地使用Word,Office等办公软件是非常重要的,这会有效地提高我们的办公效率。

其次,关于科研,有非常多的软件需要我们学习与掌握,但是可以根据自己具体的研究情况而有所侧重,比如:SPSS,Mplus, E-Prime, Matlab, R, Python……

此外,作图软件也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一篇文献里离不开图,图的精美与否有时候也会影响发刊是否顺利,因此,读研期间对于Ps, AI, Prism的学习与掌握也是必需的!

06

我和我的导师

我如何和导师相处?

我的导师其实是一位社恐达人,我们与他的交流仅限于办公室,组会以及网络,但是他对我们每一位学生都非常耐心,会给每一位学生建立一个文件夹,并且也会私下来对每一个学生所研究的方向看一些文献,并且整理成文档以便学生请教问题时,自己可以很快找到思路。

我的导师由于比较社恐,所以他对我们的指导更多是学术上的指导,他不会太在意形式,开组会的时候,哪怕我们迟到,开小差,说小话他也不会过问,但是对于学术问题,他很严谨,并且也是希望我们把自己的进度一定要汇报给他。

此外,我们老师对于实验设计,文章撰写方面是与我们一同讨论,并且会非常乐意给予指导,但是对于一些技术性的问题,比如编程,他强调自我学习,一般不会给予指导,但是当我给老师坦白,自己因为技术的原因而迟迟没有进度时,我老师也会很耐心的让我坐在他旁边看他如何去操作,并且也会让我去向本科学习设计的师兄请教。

所以,我的导师就是很Nice,相处起来没有太大压力,唯一的压力就是怕自己不够努力,不够优秀,对不起老师的指导与付出。

入学第一天我的导师就发消息让我们去他的办公室面谈,第一次见老师其实也没有特意的表现,因为老师主要还是了解我们的一些基本情况,其实我觉得见老师只要真诚虚心就可以,没必要可以表现自己,你的能力与学习态度老师会在指导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地。

和导师相处的建议/注意事项

每个老师的风格和性格都不太一样,但是只要我们真诚,谦虚地与老师交流,一般都可以与老师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和老师相处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老师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家庭,也需要休息,所以有问题找老师,尽量都在工作时间联系老师。

我们老师将工作与生活分得很清楚,他从来不会在休息时间,或者节假日联系我们,因为其实在我老师看来他除了工作还有家庭,他也需要有时间去承担作为丈夫以及父亲得角色与责任。

导师和上课的老师的区别是什么?

研究生导师是是我们的第一责任人,不仅指导我们的研究,也对我们的生活有引导的责任,上课的老师其实就和本科老师没有太大区别,就是负责给我们传授不同知识的老师,但是同时,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其实也是别人的导师,当我们对上课老师所研究的方向感兴趣时,也是完全可以与老师交流,并且在老师允许的情况下,去旁听他们组的组会。

我的导师给我说虽然他是我们的导师,但是只要有同学来请教他问题,他也是一视同仁,所有的学生都是他的学生,他也希望我们明白,心理学部不仅他一个导师,若是有其它方向的疑问,完全可以去与其它课题组的老师交流学习,所有的老师都是我们的导师!

07

就业情况

贵校师兄师姐毕业都从事什么工作?

师兄师姐会根据自己在研究生阶段所学课程与与研究课题的不同而从事不同的行业,目前知道的有用户研究岗位,人力资源管理岗位,产品经理岗位,咨询师,中小学心理健康老师,刚毕业的师兄师姐薪酬范围在4000-20000左右。

实习情况如何?

我们专硕会在研二的时候统一安排实习,所去的公司也是我们学校老师自己的公司,当然,在寒暑假,征得老师同意后,可以自行找实习。

我的师姐在研二的暑假就去阿里巴巴实习,现在已经签订三方协议,了解到其它师兄师姐也有去北森,腾讯,华为,OPPO等知名企业实习的。

职场上公司的人对自己学校的评价如何?

关于这个问题,我确实还不够了解,但是之前我参加一个HR的公益培训组织,里面有在重庆各行各业的HR或者高管来给我们上课,HR对我们西南大学心理学专业的学生非常看重,甚至在推荐一些岗位的时候,会明确指出,西南大学心理学优势会更突出。

08

研究生给你带来了什么?

研究生给我带来的首先是能力的提升:在读研之前,我什么科研软件也不会,甚至对于编程,作图等工作听抗拒的,觉得自己肯定做不来,也做不好。

但是,当我在做实验时,不得不用PS作图,不得不用E-Prime呈现实验,不得不用Matlab来编程呈现刺激时,这一个一个软件,我都慢慢用起来了,并且发现也不是我想象中那样难,一步一步地克服了自己的恐惧情绪。

其次,读研确实带给我很多的资源:读研期间,我遇到很多优秀的同学,他们有些本身就是已经工作后读研,所以与他们相处会明白一些职场上的情况。

同时,也是在研一上学期,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参加了HR金种子公益培训项目,很幸运能够入围参与培训。

在此期间,有各行各业扎根多年的HR给我们分享工作的现状与公司选人的真实情况,有各大知名企业的高管与我们深度交流工作经历与职业建议,有师兄师姐从天南地北飞来重庆给我们介绍目前的工作以及之前的实习经历……

在读研之前我从来也没有想过,自己能有机会在读书期间接触到这么多职场精英,有机会与他们产生联系,有机会与他们交流,寻求他们的建议,并且促进自我的进步。

研究生生活也是对我心态以及毅力的磨练:我在研一上学期就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做实验,但是得到的结果却不尽人意。

我确实也为此心情低落,虽然老师与同门也鼓励我不要气馁,继续找找实验失败的原因,但是我整个人确实很受打击,在寒假期间就摆烂了一段时间,这学期一开学,我也很厌学,想着有那么多的课要上,有那么多的课程作业需要做,自己还要开始新的实验,自己还没有实习经历,诸如种种堆积在心里,整个人都很emo。

我尝试去做心理咨询,但是由于我时间太紧,去过一次也没有去第二次了,我尝试给我老师坦白我很焦虑,老师宽慰我说实验失败就多找原因,做实验本身是花不了多少时间的,肯定能够给自己留够足够多的时间去实习。

我也尝试与我室友们交流读书的意义,担心自己毕业后并不优秀,没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我们讨论出的结果是读书的本身的意义并不是为了赚钱,读书带给我们的是对一件事有更全面的认识后,在做出判断与决策时有更多的自主权……虽然,我从不同途径那里都得到了一定的宽慰,但是自己焦虑并没有完全的消散。

真正开始改变却是从我真正开始去上课,去做课程作业,去学习编程,去做实验才开始慢慢地想明白,原来与自己的失落与焦虑对抗的最好办法就是“Just do it”!

经过入学时的期待,实验失败的失落,再开学的焦虑,我发现我对于学习本身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与理解,并且我也慢慢学会与自己相处,并且开始去享受读研这个困苦但是却充满意义的过程!

【往期推荐阅读】

23年西南大学312、347导学课

西南大学347匹配课程

西南大学研究生分数线(西南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2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上海考研论坛 » 西南大学研究生分数线(西南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21)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